最近,国内某大型造船厂发生了一起有惊无险的网络安全事件。由于该造船厂的计算机系统内储存有大量的重要设计数据,某一天,系统突然报警,显示某个电脑终端正在非法拷贝这些重要文件数据,而网管人员通过内网审计系统的跟踪,立刻锁定了拷贝文件的电脑和登陆系统的用户名,从而在重要文件还没被外传之前,及时制止了该非法行为,避免了无谓的经济损失。
事实上,类似的内网安全事件在很多企业都有发生,但由于内网安全的完善程度不同,并非每个企业都能避免损失发生。有调查显示,超过85%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,其中16%来自企业内部未经授权的非法访问,40%来自电子文件的泄露,由此可见,内网安全问题已是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的重头戏。
为了确保网络安全,防火墙、杀毒软件、IPS等产品早已成为企业用户的普遍部署,但是,这些主要针对外网的安全防护在面对内网安全威胁时,往往形同虚设,因为“内忧”胜于“外患”,企业不仅需要坚固的边界安全,更需要稳定的内网安全。
那么,目前企业CIO们对于内网安全的认识是否到位,他们在内网安全部署方面处于何种程度,还存在哪些有待完善之处,内网安全在产品技术上又存在哪些发展趋势。
过半企业重视内网安全
网络安全威胁层出不穷,网络安全问题无处不在,但是,事情总有轻重缓急之分,哪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是企业用户当前首需解决的呢?调查反馈显示,“内网安全”以54.9%的比例占据***位置,其次,25.7%的用户选择外网安全,10.6%的用户选择了终端安全,8.8%的用户选择了Web安全。
显然,企业网络安全建设行进之今,过半用户已经将“内网安全”设定为首需解决的问题。同时,这也表明用户对于内网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达到相当程度。
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项目部顾问黄毅就明确表示,内网的安全管理,很多时候比外网安全管理更加重要,因为企业的机密信息泄漏、业务系统被如侵等,往往就是透过内部的非授权访问和木马泛滥导致的,所以,保障内网安全势在必行。

作为内网安全建设领域的专家,北京鼎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市场部经理万俊告诉记者,一直以来,企业安全防御的理念更多局限在常规的网管级别(防火墙等)、网络边界(漏洞扫描、安全审计、防病毒、IDS)等方面,主要的安全设施大多集中于机房、网络入口处。应该说,在这些安全设备的严密监控下,来自网络外部的安全威胁得到显著缓解。然而,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,来自网络内部的安全威胁开始逐步凸显出来,网络的内部安全问题大于外部问题渐渐成为业界共识。
对此,我们可以从企业用户当前对于安全细节问题的关注度得到印证。在“哪些安全细节问题是贵公司当前比较重视的”这一问题中,83.2%的用户选择了病毒查杀,69.0%的用户选择了数据库安全,46.9%的用户选择了网络设备安全,31.9%的用户选择了补丁升级管理,31.0%的用户选择了网站运维安全,27.4%的用户选择了身份认证,22.1%的用户选择了信息加密。可以看出,不论是常见的病毒查杀,还是身份认证或信息加密,用户对此都持有相当的关注。
【编辑推荐】
如何彻底的解决内网安全
1、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、防火墙,保证每天更新;及时发现病毒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;2、关闭软驱、USB等外设接口;防止通过磁盘、软盘传播病毒或木马;防止重要数据被盗;3、定期修补系统漏洞,更新系统;防止黑客通过漏洞攻击;4、结合不同需要,制定相关制度,防患于未然。 做到以上4点,内网的安全基本就可以保障了。 但是,不能停留在这里。 另外,内网安全,并不代表网络就安全了,关键还是要建立防火墙,把病毒和攻击隔绝于外面。
如何预防局域网ARP攻击
经常出现IP地址冲突,说明有可能员工随意自行设置IP。 建议你做好IP地址台账管理,哪台机子分配哪个IP地址都要登记好。 最好把MAC地址跟IP地址在路由器上绑定,这样就不容易出现IP被抢的情况。 预防ARP可以安装360的ARP防火墙就好了。
如何预防网络漏洞产生
软件和系统无法避免会出现漏洞。 一说起漏洞,有人就会感到气愤,认为被坑了。 其实不然,漏洞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。 有了漏洞,我们就应该去补救。 本文就以漏洞的形成与防治为题,简单的为大家介绍。 漏洞的形成大型软件、系统的编写,并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,而是需要许许多多程序员共同完成。 那么,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呢?他们是将一个软件或系统分成若干板块,分工编写,然后再汇总,测试。 最后,修补,发布。 有人或许会问,为什么最后要修补呢?其实,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。 前面讲到要讲软件、系统分成若干板块,分工编写。 问题就出在分工编写这个环节:世界上总找不到思维一样的人,所以有时不免会出现种种问题,且不说“几不管”的中间地带,就是在软件汇总时,为了测试方便,程序员总会留有后门;在测试以后再进行修补……这些后门,如果一旦疏忽(或是为某种目的故意留下),或是没有发现,软件发布后自然而然就成了漏洞。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若干板块之间的空隙,这里很容易出现连程序员的都没想到的漏洞!还有,“几不管”地带,也正是漏洞的温床!如果,在软件发布前没能及时发现,就为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。 漏洞的另一形成温床就是网络协议!网络协议有tcp、UDP、ICMP、IGMP等。 其实,他们本来的用途是好的,但却被别人用于不乏的活动:例如,ICMP本来是用于寻找网络相关信息,后来却被用于网络嗅探和攻击;TCP本来是用于网络传输,后来却被用于泄漏用户信息……漏洞的温床实在太多了,有时并不能完全怪程序员,因为有些东西连他们也无能为力啊!漏洞的防治有了漏洞就要补!否则,日后的受害者可能就是自己。 例如,微软就是著名的漏洞王!他同时也是著名的补丁王!有这样一句话:微软的补丁,谁人能及!Windows实在太大,太复杂了,所以漏洞多也是可以原谅的。 更何况,全世界最精锐的黑客部队的也喜欢将矛头直指Windows,可悲啊!补漏洞方法主要有两类:一、本身补救。 这种补漏洞方法主要是靠厂商的补丁或者是禁用某项服务来补救。 也就是说,靠软件或系统本身来补救。 二、借助补救。 这种补漏洞方法主要是靠第三者完成,就是靠别的软件来进行补救。 我们用得最广泛的就是反病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。 软件的补救必须要有目的的补救,不能盲目的补。 在补救前,我们可以借助别的软件来测试。 例如,查找网络漏洞,可以用嗅探器;查找反病毒软件的查毒漏洞,可以通过网络上提供的病毒压缩包等。 漏洞是客观存在的,它是随软件和系统的产生的,是不可避免的。 关键就在于补救,补救得好,软件或系统的性能将大大提高!努力吧,同志们。
发表评论